资源简介
《SJT 10236-1991无线电力负荷控制终端装置通用技术条件》是中国在1991年发布的一项行业标准,主要用于规范和指导无线电力负荷控制终端装置的设计、制造和应用。该标准的制定是为了适应当时电力系统对负荷管理的需求,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无线电力负荷控制终端装置是用于远程监控和控制电力负荷的设备,其主要功能包括接收来自调度中心的指令,控制用户的用电设备,以及采集和传输用电数据。这些设备通常安装在用户侧,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与主站进行信息交换,从而实现对电力负荷的有效管理。
《SJT 10236-1991》标准涵盖了无线电力负荷控制终端装置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方面的内容。该标准对设备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确保了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在技术要求方面,标准规定了设备的工作频率、通信方式、数据传输速率、抗干扰能力等关键参数。同时,还对设备的电源适应性、环境温度范围、机械强度等进行了详细说明,以保证设备在各种复杂环境下能够正常工作。
试验方法部分详细描述了各项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和步骤,包括电磁兼容性测试、温度循环测试、振动测试等,以确保设备符合相关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则明确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的具体内容和程序,为产品质量提供了保障。
此外,标准还对设备的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提出了具体要求,确保设备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不受损坏,并且在使用时能够正确识别和操作。这些规定有助于提升产品的整体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SJT 10236-1991》标准的实施,对于推动我国电力负荷管理技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它不仅规范了无线电力负荷控制终端装置的设计和制造,也为电力系统的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该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尽管《SJT 10236-1991》已经不再是最新的标准,但它在电力负荷控制领域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遵循这一标准,相关企业和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无线电力负荷控制终端装置,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