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预览
资源简介
《Q_GDW 437-2010 电网地调水调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是由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一项重要技术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电网调度中心在水电调度方面的自动化系统建设与运行。该标准适用于地级电网调度机构的水调自动化系统设计、实施和管理,为提升水电调度效率、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技术依据。
本规范从总体要求、功能配置、数据采集、通信协议、系统集成、安全防护等多个方面对水调自动化系统进行了详细规定。首先,在总体要求方面,明确了系统应具备的基本性能指标,如实时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兼容性等,确保系统能够满足实际运行需求。同时,还强调了系统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在功能配置方面,规范要求水调自动化系统应具备水文预报、水库调度、负荷预测、发电计划编制等功能模块。这些功能模块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调度支持体系,提高调度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此外,系统还应具备数据分析、图形展示、报警提示等辅助功能,便于调度人员进行决策。
数据采集是水调自动化系统的基础环节,规范中明确规定了各类水文、气象、水工等数据的采集方式、频率及精度要求。同时,对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时效性。此外,还强调了数据接口的标准化,以实现与其他系统的互联互通。
通信协议是系统运行的关键部分,规范中推荐使用国际通用或行业认可的通信协议,如IEC 60870-5-104、DL/T 634.5101等,以保证系统间的互操作性和稳定性。同时,对通信网络的安全性、冗余性以及故障恢复能力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系统集成方面,规范要求水调自动化系统应与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水文信息系统、气象信息系统等进行有效集成,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通过系统集成,可以提高调度工作的整体效率,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安全防护是水调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中对系统安全提出了严格要求,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用户权限管理等方面。要求系统具备完善的访问控制机制、入侵检测和防御能力,防止非法访问和数据泄露,确保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
此外,规范还对系统的测试验收、运行维护、培训考核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说明,确保系统在投入使用后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同时,鼓励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对规范进行补充和完善,推动水调自动化系统的持续发展。
总之,《Q_GDW 437-2010 电网地调水调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是一项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技术标准,对于提升我国电网调度水平、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该规范也将不断完善,为电力行业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