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预览
资源简介
《Q_GDW 243-2010 输电线路气象监测装置技术规范》是由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一项行业标准,旨在规范输电线路气象监测装置的设计、制造、安装及运行维护等方面的技术要求。该标准适用于高压输电线路沿线的气象监测装置,为电力系统提供可靠的气象数据支持,以保障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该标准规定了输电线路气象监测装置的基本功能、性能指标、结构设计、环境适应性、通信方式、数据采集与处理、电源配置以及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要求。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统一规范,确保各类气象监测设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均能可靠运行,并且能够满足电力系统对气象数据实时性、准确性和稳定性的需求。
在基本功能方面,输电线路气象监测装置应具备对风速、风向、温度、湿度、气压、降雨量、覆冰厚度等气象参数的实时监测能力。同时,装置还应具备数据存储、远程传输和故障报警等功能,以便于运维人员及时掌握输电线路周边的气象变化情况。
在性能指标方面,标准明确了各气象参数的测量精度、响应时间、工作温度范围、防尘防水等级等关键参数。例如,风速测量精度应不低于±2%,温度测量精度应不低于±0.5℃,并应具备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的正常运行能力。
在结构设计上,输电线路气象监测装置应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安装、调试和维护。装置外壳应具备良好的防腐蚀、防紫外线和防雷击性能,以适应户外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同时,装置的安装位置应合理选择,避免受到输电线路本身的电磁干扰。
在通信方式方面,标准推荐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如GPRS、4G、北斗短报文等,实现监测数据的远程传输。同时,装置应支持多种通信协议,以满足不同电力系统平台的数据接入需求。
在数据采集与处理方面,监测装置应具备数据自动采集、存储和分析的功能,能够将原始数据转换为标准化的气象信息,并通过网络传输至监控中心。此外,装置还应具备数据校验和异常数据处理能力,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在电源配置方面,标准建议采用太阳能供电或交流/直流混合供电方式,以确保装置在无市电情况下仍能持续运行。同时,装置应配备备用电源或储能设备,以应对突发断电情况。
在安全防护方面,输电线路气象监测装置应具备防雷、防潮、防电磁干扰等措施,确保设备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安全运行。同时,装置应设置必要的保护电路和告警机制,防止因外部因素导致设备损坏。
总之,《Q_GDW 243-2010 输电线路气象监测装置技术规范》作为一项重要的行业标准,为输电线路气象监测装置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有助于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