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预览
资源简介
《Q_GDW 1998-2013 光伏发电站功率预测系统技术要求》是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行业标准,旨在规范光伏发电站功率预测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提高光伏电站的运行效率和电网调度能力。该标准适用于并网运行的光伏发电站,涵盖了功率预测系统的技术要求、功能设计、数据采集、模型构建、预测方法、系统集成及性能评估等方面。
本标准规定了光伏发电站功率预测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短期功率预测、超短期功率预测以及长期功率预测等不同时间尺度的预测任务。其中,短期功率预测通常指未来4小时至72小时内的功率预测,超短期功率预测则为未来0至4小时内的预测,而长期功率预测主要用于规划和调度决策。不同的预测时间尺度对应不同的预测模型和算法,以满足实际运行需求。
在数据采集方面,标准要求光伏发电站应具备完整的气象数据采集系统,包括太阳辐照度、温度、风速、风向、气压等关键参数。同时,还应采集光伏电站的运行数据,如逆变器输出功率、组件温度、设备状态等信息。这些数据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对提高预测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还明确了功率预测模型的构建要求。预测模型应基于物理模型、统计模型或混合模型进行开发,并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光伏电站的运行特性进行优化。模型应具备良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能够处理复杂多变的天气条件,确保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标准对功率预测系统的通信接口、数据传输方式、数据存储格式等提出了具体要求。系统应支持与调度中心的数据交互,实现预测结果的实时共享。同时,应具备数据校验和异常处理机制,确保预测数据的完整性与可靠性。
在系统集成方面,标准强调功率预测系统应与其他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无缝对接,如SCADA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等,形成统一的数据平台。通过系统集成,可以提升光伏发电站的整体运行管理水平,为电网提供更精确的功率预测信息。
标准还对功率预测系统的性能指标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预测误差率、响应时间、系统可用性等。这些指标用于评估系统的运行效果,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达到预期目标。同时,标准要求系统应具备自我诊断和报警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总体来看,《Q_GDW 1998-2013 光伏发电站功率预测系统技术要求》为我国光伏发电站功率预测系统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有助于推动光伏发电的规模化发展和电网的智能化运行。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发展,该标准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