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复合地基技术规程(DB33/1051-2008)》是由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站组织编制,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发布的一项地方性技术规范。该规程于2008年正式实施,旨在为浙江省范围内复合地基的设计、施工和验收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复合地基是指通过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增强体(如桩、土工合成材料等),使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得到改善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在浙江省,由于地质条件复杂,软土分布广泛,采用复合地基技术已成为解决地基承载力不足、沉降过大等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浙江省复合地基技术规程》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规程共分为九章,内容涵盖了总则、术语与符号、基本规定、复合地基设计、复合地基施工、质量检验与验收、复合地基检测、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以及附录等部分。每一章节均对相关技术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为工程实践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
在基本规定方面,规程明确了复合地基适用的工程范围、设计原则、荷载计算方法及设计参数的选取依据。同时,对复合地基的类型进行了分类,包括桩土复合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复合地基等,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复合地基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法。
在设计部分,规程详细介绍了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计算方法、沉降计算方法以及稳定性分析等内容。对于桩土复合地基,规程推荐使用静力触探法、标准贯入试验等手段进行地基土层的划分和参数确定。此外,还对桩的布置方式、桩径、桩长等关键参数的选择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施工方面,规程对复合地基的施工工艺、设备选择、施工顺序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明确规定。例如,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成孔、清孔、灌注等操作,并做好施工记录。同时,对土工合成材料的铺设、连接和固定也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
质量检验与验收是规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规程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自检,并由监理单位进行抽查。在工程竣工后,应按照规定的检测方法进行质量验收,包括承载力测试、沉降观测、材料性能检测等。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复合地基的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此外,规程还特别强调了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同时,应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总体而言,《浙江省复合地基技术规程(DB33/1051-2008)》是一部具有较强实用性和指导性的技术规范,适用于浙江省内各类建筑工程中的复合地基设计与施工。该规程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复合地基工程技术水平,也为浙江省的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