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预览
资源简介
《Q_GDW 13233.2-2014 部分预应力水泥电杆》是中国电力行业标准的一部分,该标准主要针对部分预应力水泥电杆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该标准适用于输电线路中使用的部分预应力水泥电杆,旨在确保电杆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
部分预应力水泥电杆是一种在制造过程中对钢筋施加一定预应力的混凝土构件,其特点是既能承受较大的轴向力,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弯矩作用。与全预应力电杆相比,部分预应力电杆在结构设计上更加灵活,能够适应不同的荷载条件,同时在成本控制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
该标准的制定基于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需求,结合了国内外相关技术规范和实践经验,充分考虑了电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环境条件和力学性能要求。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电杆的材料、结构形式、尺寸规格、强度等级、制作工艺等关键技术指标,为电杆的设计、生产、检测和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技术要求方面,《Q_GDW 13233.2-2014》对电杆的外观质量、几何尺寸、抗裂性能、承载能力等进行了详细规定。例如,电杆的表面应平整、无裂缝、无蜂窝麻面等缺陷;电杆的长度、直径、壁厚等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电杆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应具备良好的抗裂性能和足够的承载能力。
在试验方法部分,标准规定了电杆的各项性能测试方法,包括抗压强度试验、抗弯试验、抗裂试验以及疲劳试验等。这些试验方法旨在全面评估电杆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确保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能够满足工程要求。
检验规则是该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定了电杆出厂前必须进行的检验项目、抽样方法、判定规则等内容。标准强调了电杆的质量控制应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出厂,均需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质量监控。
此外,标准还对电杆的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提出了具体要求。电杆应有清晰的标识,包括型号、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等信息,便于识别和管理。包装应能有效保护电杆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震、防潮,储存时应选择干燥通风的场所,避免受潮和腐蚀。
《Q_GDW 13233.2-2014 部分预应力水泥电杆》作为一项重要的行业标准,对于提升我国电力设施建设的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规范电杆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有助于推动电力行业的标准化进程,提高电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