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水电水利工程锚喷支护施工规范DLT5181-2003》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行业标准,适用于水电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锚喷支护施工。该规范自2003年实施以来,为我国水电水利工程的安全施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和指导。
锚喷支护是利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对围岩进行加固的一种支护方式,广泛应用于隧道、地下洞室、边坡等工程中。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围岩的稳定性,防止围岩变形和坍塌,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结构的长期稳定。
DLT5181-2003规范共分为九章,包括总则、术语、材料、设计、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安全与环保、附录等内容。其中,材料部分详细规定了锚杆、喷射混凝土、水泥、骨料、外加剂等材料的技术要求和使用条件;设计部分明确了锚喷支护的设计原则、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施工部分则涵盖了锚杆安装、喷射混凝土作业、施工顺序及注意事项等。
在施工过程中,规范强调了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如地质勘察、施工方案制定、设备调试等。同时,对锚杆的安装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包括钻孔深度、角度、锚固力检测等。喷射混凝土施工需控制配合比、喷射厚度、施工温度等参数,以确保工程质量。
规范还特别强调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措施。要求施工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现场安全管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控制粉尘、噪声、废水排放等。
在质量检查与验收方面,规范规定了锚喷支护工程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主要包括锚杆的抗拔力测试、喷射混凝土的强度检测、支护结构的外观检查等。通过严格的检验程序,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此外,DLT5181-2003规范还注重与相关规范的衔接,如《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等,确保各项技术要求协调一致,形成完整的施工技术体系。
总体而言,《水电水利工程锚喷支护施工规范DLT5181-2003》是一部具有较强实用性和指导性的技术规范,为我国水电水利工程的锚喷支护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该规范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工程需求和技术进步。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