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预览
资源简介
《水电工程珍稀濒危植物及古树名木保护设计规范》(标准号:NB/T 10487-2021)是由国家能源局发布的行业标准,适用于水电工程建设项目中对珍稀濒危植物及古树名木的保护设计工作。该规范旨在为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如何科学、合理地保护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物种提供技术指导和依据,确保在实现能源开发目标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
本规范由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牵头编制,广泛征求了相关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地方政府以及生态保护部门的意见,体现了多方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规范内容涵盖了水电工程前期规划、设计、施工及后期管理等各个阶段,明确了保护对象的识别、评估、保护措施制定与实施的技术要求。
规范中所指的珍稀濒危植物是指国家或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种类,具有重要的生态、科研或观赏价值;古树名木则是指树龄较长、形态奇特、具有历史、文化或科学价值的树木。这些物种往往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生存状况直接关系到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在水电工程中,由于建设活动可能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因此需要通过科学的设计手段来降低对珍稀濒危植物及古树名木的干扰。规范要求在项目选址阶段就应进行详细的生态调查,识别出潜在的保护对象,并根据其分布情况和生态特性,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保护设计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迁地保护、原地保护、生态补偿、环境修复等。对于无法避免影响的珍稀植物,应优先考虑迁地保护,即将其移栽至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养护;而对于古树名木,则应尽量避免对其根系、树冠等关键部位造成破坏,并在必要时采取加固、支撑等措施。
此外,规范还强调了全过程的生态监测与管理。在工程建设期间,应定期对保护对象的生长状态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工程完成后,还需持续关注其恢复情况,确保保护效果的长期性。
该规范的发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在水电工程生态环保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为今后类似项目的生态设计提供了可操作的技术依据。同时,也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总之,《水电工程珍稀濒危植物及古树名木保护设计规范》(NB/T 10487-2021)是一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技术指导作用的行业标准,它不仅有助于提升水电工程的生态友好性,也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提供了参考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