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预览
资源简介
《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NB/T 10506-2021)是国家能源局发布的行业标准,适用于水电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该规程的发布实施,为水电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科学、规范地开展水土保持监测提供了技术依据和操作指南。
本规程由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等单位起草,主要针对水电工程在施工期、运行期以及生态恢复期的水土保持监测内容、方法、技术要求及成果整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规定。其目的是通过科学的监测手段,掌握工程建设对区域水土资源的影响,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问题,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规程内容涵盖了水土保持监测的基本原则、监测项目与指标、监测点布设、数据采集与处理、成果分析与应用等多个方面。其中,监测项目主要包括土壤侵蚀量、植被覆盖率、地表径流、泥沙含量、降雨量、地下水位变化等关键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长期观测和分析,可以评估工程建设对水土环境的影响程度,并为后续的治理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在监测点布设方面,规程要求根据工程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水文特征及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合理选择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确保监测数据的代表性、连续性和可比性。同时,应结合工程的不同阶段,动态调整监测方案,以适应不同阶段的水土保持需求。
数据采集与处理是规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规程明确了各类监测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数据记录格式以及数据传输方式,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还提出了数据质量控制和审核机制,防止因人为因素或设备故障导致的数据偏差。
在成果分析与应用方面,规程强调了对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包括趋势分析、对比分析和影响评价等内容。通过分析结果,可以判断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性,并为工程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此外,规程还鼓励将监测成果应用于水土保持规划、生态修复和环境影响评价中,提升水土保持工作的整体水平。
《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NB/T 10506-2021)的实施,不仅有助于规范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也为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该规程的推广和应用,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水电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总之,《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是一部具有较强实用性和指导性的技术标准,对于提高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水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规程的深入实施,必将为我国水电工程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