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预览
资源简介
《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03》是由中国电力出版社于2003年发布的行业标准,适用于各类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测量工作。该规范对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技术、方法、精度要求以及成果整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规定,为确保水利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
本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发布,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领域的重要技术文件之一。其制定目的是为了统一施工测量的技术要求,提高测量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从而保障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规范内容涵盖了施工测量的基本原则、控制网布设、地形测量、建筑物放样、变形监测、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工作以及测量成果的整理与验收等多个方面。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详细规定,能够有效指导施工单位在实际操作中合理安排测量工作,避免因测量误差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
在施工测量过程中,控制网的布设是基础性的工作。规范要求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控制点的位置和密度,并采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进行观测。同时,对不同等级的控制网提出了不同的精度要求,以适应不同规模和复杂程度的工程需求。
地形测量是施工测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获取施工区域的地形信息。规范对地形图的比例尺、测绘方法、数据采集和成图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确保地形资料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此外,还强调了在特殊地形条件下应采取的测量措施,如陡坡、水域等环境下的测量方法。
建筑物放样是施工测量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位置和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规范详细说明了放样的步骤、方法和精度控制,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放样作业,并做好复核工作,防止出现偏差。
对于大型水利工程而言,变形监测尤为重要。规范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对重要建筑物进行定期监测,以掌握其变形情况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监测项目包括沉降、位移、裂缝等,监测频率和方法需根据工程特点和监测目的确定。
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工作涉及多个阶段,从基础开挖到主体结构施工,再到设备安装和竣工验收,每个阶段都需要相应的测量支持。规范强调了各阶段测量工作的衔接和配合,确保整个施工过程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测量成果的整理与验收是衡量施工测量质量的重要环节。规范要求施工单位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内容整理测量数据,并提交相关报告。验收工作由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组织进行,确保测量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03》不仅为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测量提供了技术指导,也为行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工程实践的不断积累,该规范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水利工程建设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