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Q_GDW 11763-2017 新能源次同步振荡监测系统技术规范》是由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一项重要技术标准,旨在规范新能源并网系统中次同步振荡的监测与分析工作。该标准适用于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系统接入电力系统后的次同步振荡监测与控制,为相关设备的设计、安装、调试及运行提供了统一的技术依据。
次同步振荡是指在电力系统中,由于发电机转子与系统之间存在动态耦合,导致系统频率低于工频时出现的振荡现象。这种振荡可能对电力设备造成损害,影响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随着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其控制系统与电力系统的相互作用更加复杂,次同步振荡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制定相应的监测技术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Q_GDW 11763-2017》规定了新能源次同步振荡监测系统的功能要求、性能指标、数据采集与处理方式、通信协议以及系统配置原则等内容。标准强调监测系统应具备实时监测、数据分析、故障预警和信息反馈等功能,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次同步振荡问题。
在功能要求方面,该标准明确指出监测系统应能对新能源场站内的电气量进行实时采集,包括电压、电流、功率、频率等关键参数,并通过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提取次同步分量。同时,系统应具备频率识别能力,能够区分次同步振荡与其他类型的振荡现象,提高监测的准确性。
在性能指标上,《Q_GDW 11763-2017》对监测系统的采样率、分辨率、响应时间等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系统应具备至少1000Hz以上的采样率,以确保对高频次同步振荡的准确捕捉。此外,监测系统的数据存储容量和传输能力也应满足实际应用需求,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该标准还对监测系统的通信接口和数据格式进行了规范,要求系统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如IEC 61850、Modbus等,以便与调度中心或其他监控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同时,数据格式应符合国家标准,便于不同厂家设备之间的兼容与集成。
在系统配置方面,《Q_GDW 11763-2017》建议根据新能源场站的规模和接入电压等级,合理选择监测装置的数量和布置位置。对于大型新能源基地,应采用分布式监测方案,实现多点协同监测,提高整体监测效果。
此外,该标准还对监测系统的维护与管理提出了要求,包括定期校准、数据备份、软件升级等内容,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同时,标准鼓励采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方法,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提升次同步振荡监测的智能化水平。
《Q_GDW 11763-2017 新能源次同步振荡监测系统技术规范》的发布,不仅为新能源并网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也为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奠定了基础。随着新能源产业的不断发展,该标准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