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是中国国家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发布,自2009年4月1日起实施。该规范是针对地下工程防水设计、施工及验收等方面的技术标准,旨在提高地下工程的防水性能,保障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
地下工程包括各类建筑物的地下部分,如地铁车站、隧道、人防工程、地下车库、地下商场等。由于地下水的存在,这些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面临较大的渗漏风险,因此防水措施至关重要。《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对地下工程的防水设计、材料选择、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及验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规定。
该规范共分为11章,主要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防水等级与设防要求、结构防水、排水设计、防水层施工、特殊部位防水、防水混凝土、注浆防水、工程验收等内容。其中,防水等级划分是规范的核心内容之一,根据工程的重要性、环境条件及使用功能,将地下工程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不同等级对应不同的防水要求和设防措施。
在结构防水方面,规范强调了混凝土结构本身的防水能力,要求采用抗渗混凝土,并结合其他防水材料进行综合防护。同时,规范对防水层的选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高分子防水卷材、防水涂料、膨润土防水毯等,根据不同工程特点合理选择材料类型和施工方法。
排水设计是地下工程防水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要求在工程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地下水位变化、降雨量等因素,合理设置排水系统,确保地下水能够及时排出,降低结构内部水压,防止渗漏发生。此外,规范还对排水沟、集水井、泵站等设施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规范强调了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施工,做好材料进场检验、施工过程监控和成品保护工作。对于防水层施工,规范特别指出要保证基层处理合格,涂刷均匀,接缝严密,避免出现空鼓、脱落等问题。
对于特殊部位的防水处理,如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预埋件等,规范制定了详细的施工要求和构造做法,以确保这些薄弱环节的防水效果。例如,变形缝处应设置止水带或遇水膨胀橡胶条,施工缝应采用止水钢板或遇水膨胀止水条等。
此外,《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还对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提出了具体要求,确保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渗性和耐久性。同时,规范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提高防水工程的整体质量和可靠性。
在工程验收阶段,规范明确了验收程序和标准,要求对防水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外观质量、防水层完整性、排水系统有效性等,并形成完整的验收记录。只有符合规范要求的工程才能投入使用。
总之,《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是一部重要的技术标准,为我国地下工程的防水设计、施工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对于保障地下工程的安全、耐久和使用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