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Q_GDW 11626-2016 配网抢修指挥故障研判技术导则》是中国电力行业标准之一,旨在规范配电网抢修指挥过程中故障研判的技术流程和方法。该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发布,适用于各级供电企业开展配电网故障的快速判断与处理工作,是提升配电网运行效率和供电可靠性的重要依据。
本导则的制定背景源于配电网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地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用电需求不断增长,配电网面临的运行压力日益增大,故障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也相应提高。传统的故障研判方式存在响应慢、信息不准确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电力系统对高效、精准运维的要求。因此,制定统一的技术导则,有助于规范故障研判流程,提升抢修效率。
《Q_GDW 11626-2016》主要涵盖了配网抢修指挥故障研判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信息来源、研判流程及支持系统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基本原则包括以用户为中心、快速响应、科学决策等,强调在故障发生后能够迅速定位问题,合理调配资源,确保供电恢复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在技术要求方面,该导则明确了故障研判应具备的数据采集、分析、判断等功能,并提出了对自动化系统、调度系统和信息系统的要求。通过整合各类数据源,如配电终端设备、负荷监测系统、故障指示器等,实现对故障的全面感知和智能分析,为抢修指挥提供可靠依据。
信息来源是故障研判的关键环节。导则指出,故障信息应来自多个渠道,包括客户报修、自动化系统告警、巡检记录等,确保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同时,还强调了信息的实时性和完整性,避免因信息滞后或缺失导致误判或延误抢修。
在研判流程方面,导则详细规定了从故障发生到研判完成的各个环节,包括故障识别、初步判断、深入分析、形成处置方案等步骤。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操作规范和责任分工,确保整个过程有序进行,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Q_GDW 11626-2016》还提到了支持系统的建设要求。这些系统包括配电网故障诊断系统、抢修指挥平台、地理信息系统等,它们共同构成了故障研判的技术支撑体系。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故障信息的集中管理、快速传递和智能分析,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该导则的实施对于推动配电网智能化、提升供电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规范了故障研判的技术标准,还促进了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作业,提高了抢修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总之,《Q_GDW 11626-2016 配网抢修指挥故障研判技术导则》是一项重要的行业标准,其内容全面、结构清晰,为配电网故障的快速判断和高效处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严格执行该导则,可以有效提升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和供电可靠性,保障人民群众的正常用电需求。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