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Q_GDW 11392-2015 架空输电线路灌注桩基础技术规定》是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一项企业标准,主要用于规范和指导架空输电线路工程中灌注桩基础的设计、施工及验收等工作。该标准自2015年实施以来,在电力工程建设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保障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电压等级为35kV及以上架空输电线路工程中的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灌注桩作为输电线路杆塔的基础形式之一,具有承载力高、适应性强、施工灵活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地质条件复杂或地基承载力较低的区域。然而,由于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地质条件、施工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制定统一的技术规范以确保工程质量。
在标准内容方面,《Q_GDW 11392-2015》主要涵盖了灌注桩基础的设计原则、计算方法、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检测与验收等方面。首先,标准明确了灌注桩基础的设计应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资料、荷载条件以及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保基础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其次,针对不同地质条件下的灌注桩设计,标准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参数和计算方法,包括单桩竖向承载力、水平承载力、沉降计算等内容。
在施工工艺方面,标准详细规定了灌注桩的成孔、清孔、钢筋笼制作与安装、混凝土浇筑等关键工序的操作要求。例如,成孔作业应根据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钻机类型和成孔工艺,保证孔壁稳定;清孔作业应彻底清除孔底沉渣,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钢筋笼的加工与安装应符合结构设计要求,避免出现偏移或变形等问题。同时,标准还强调了混凝土材料的选择与配比,要求采用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并严格控制其坍落度、初凝时间等性能指标。
在质量控制与验收环节,标准提出了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原材料检验、施工过程监控、完工后检测与验收等。对于灌注桩基础,通常采用静载试验、低应变动测、超声波检测等多种手段进行质量评估,确保桩体完整性、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此外,标准还对施工记录、检测报告等资料的整理与归档提出了具体要求,以备后续维护和管理。
总体来看,《Q_GDW 11392-2015 架空输电线路灌注桩基础技术规定》是一项系统、全面且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技术标准,为我国输电线路工程的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随着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该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输电线路基础工程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