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预览
资源简介
《Q_GDW 11360-2014 调度自动化规划设计技术导则》是由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一项重要技术标准,旨在规范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规划设计工作。该导则适用于各类电力系统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建设与改造,为相关工程提供了统一的技术依据和指导原则。
该导则的制定背景源于我国电力系统规模不断扩大,对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要求日益提高。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调度自动化系统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确保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设计符合当前技术水平和实际需求,国家电网公司组织专家编制了本导则。
《Q_GDW 11360-2014》主要包括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系统结构、设备配置、通信网络、数据采集与处理、人机交互界面、安全防护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这些关键环节的详细规定,导则为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实施提供了明确的技术路径。
在功能方面,导则强调调度自动化系统应具备实时监控、负荷预测、自动控制、故障诊断等功能,以满足现代电力系统对调度管理的多样化需求。同时,系统还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和兼容性,能够适应未来技术发展和业务变化。
在系统结构上,导则建议采用分层分布式架构,将整个系统划分为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应用管理层等不同层次,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这种结构不仅有利于系统维护和升级,也有助于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高效协同。
设备配置方面,导则要求根据系统规模和功能需求合理选择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同时,应注重设备的先进性和稳定性,确保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连续性。此外,导则还对设备的安装、调试和运行维护提出了具体要求。
通信网络是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导则对此进行了详细规定。要求通信网络应具备高带宽、低延迟、高可靠性的特点,支持多种通信方式和协议,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应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防止外部攻击和数据泄露。
数据采集与处理是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核心内容之一。导则强调应建立完善的采集机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应对数据进行分类存储和分析处理,为调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此外,导则还提出应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数据处理能力。
人机交互界面是调度员与系统之间的重要桥梁。导则要求界面设计应简洁直观,操作方便,能够有效支持调度员的工作。同时,界面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适应不同场景和用户需求。
安全防护是调度自动化系统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导则要求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多个方面。应定期进行安全评估和漏洞检测,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风险。
总体来看,《Q_GDW 11360-2014 调度自动化规划设计技术导则》为我国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和支持。通过严格执行该导则,可以有效提升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性能和水平,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