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Q_GDW 11181.1-2014 电网三维模型第1部分:模型分类与编码》是由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一项电力行业标准,旨在规范和统一电网三维模型的分类与编码体系。该标准适用于电力系统中各类电网设备的三维建模工作,为电网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及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
本标准是《电网三维模型》系列标准的第一部分,主要规定了电网三维模型的分类方法和编码规则。通过对电网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可以有效提高信息系统的数据管理效率,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互操作性。同时,统一的编码体系有助于提升电网工程项目的信息化水平,为后续的数字化管理和智能运维奠定基础。
在模型分类方面,该标准将电网设备分为输电线路、变电站、配电网络、电缆线路等主要类别,并进一步细化到具体设备类型,如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避雷器等。每个设备类型都具有明确的名称、功能描述和适用范围,确保分类体系的完整性和实用性。
在编码规则方面,标准采用层次化结构,结合设备类型、功能属性和物理特征等因素,制定了一套统一的编码规则。编码由字母和数字组成,能够准确标识设备的类别、型号、安装位置等关键信息。这种编码方式不仅便于数据存储和检索,也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提供了便利。
此外,该标准还强调了模型分类与编码的可扩展性,允许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这使得标准既具备通用性,又具备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电网工程的需求。
《Q_GDW 11181.1-2014》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电网三维建模工作进入了一个规范化、标准化的新阶段。通过建立统一的模型分类与编码体系,有助于推动电力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该标准为电力企业提供了清晰的技术指导,帮助其在工程建设、设备管理、故障诊断等方面实现高效的数据管理。同时,也为智能电网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促进了电力系统与其他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电网三维模型的应用范围也在逐步拓展。未来,该标准还将不断优化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新技术、新设备和新业务的发展需求。
总之,《Q_GDW 11181.1-2014 电网三维模型第1部分:模型分类与编码》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行业标准,对于推动电力行业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