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Q_GDW 11049-2013 县域电力通信网建设技术导则》是由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行业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县域电力通信网络的建设与运行。该导则适用于县级电力企业及其下属单位在构建、改造和管理电力通信网络时的技术要求和实施步骤。
该标准的制定是为了适应我国电力系统不断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农村和县域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用电需求的增加,对电力通信网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县域电力通信网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调度、监控、计量、保护等多种功能,其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Q_GDW 11049-2013》从总体设计、网络架构、设备配置、通信协议、传输方式、网络安全、运维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它强调了通信网络的标准化、模块化和智能化,鼓励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和设备,以提高通信效率和网络性能。
在总体设计方面,该导则提出了县域电力通信网应遵循的规划原则,包括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等。同时,还明确了通信网络的层级结构,一般分为骨干层、接入层和终端层,各层级之间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
在网络架构上,《Q_GDW 11049-2013》推荐采用光纤通信为主、无线通信为辅的方式,以满足不同地区的通信需求。对于偏远或交通不便的地区,可适当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如微波、卫星等,以保证通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设备配置方面,导则规定了各类通信设备的选择和配置原则,包括光端机、交换机、路由器、配线架等,并强调了设备的冗余配置和故障自愈能力,以提升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通信协议是保障通信网络高效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该导则建议采用国际通用的标准协议,如TCP/IP、IEC61850等,确保不同厂家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同时,也鼓励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协议的优化和定制。
在传输方式上,导则指出应结合光纤、电缆、无线等多种传输手段,形成多路径、多路由的传输体系,以增强网络的抗灾能力和容错能力。此外,还特别强调了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要求采取必要的加密和防护措施。
网络安全是电力通信网建设中的重要环节。《Q_GDW 11049-2013》提出了一系列安全防护措施,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访问控制、日志审计等,以防范外部攻击和内部风险,确保通信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
运维管理方面,导则强调了建立完善的运维体系,包括日常巡检、故障处理、性能监测、资源管理等。同时,还鼓励引入智能化运维手段,如自动化监控系统、智能诊断工具等,以提高运维效率和响应速度。
总之,《Q_GDW 11049-2013 县域电力通信网建设技术导则》为县域电力通信网络的建设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指导,有助于推动电力通信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提升县域电力系统的信息化水平和运行效率。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