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NBT 10133-2019 水电工程探地雷达探测技术规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能源局于2019年发布的行业标准,适用于水电工程中的地质勘察、施工质量检测及运行维护等环节。该规程为探地雷达技术在水电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系统性、规范化的技术指导,旨在提高探测精度、保障工程质量与安全。
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GPR)是一种利用高频电磁波进行地下介质探测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建设等领域。在水电工程中,探地雷达主要用于探测坝基、边坡、隧道、渠道等结构的内部缺陷、空洞、裂隙、软弱夹层等病害问题,具有非破坏性、高分辨率、快速高效等优点。
《NBT 10133-2019》标准共分为八个章节,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设备选择与校准、探测方法、数据处理与解释、成果报告等部分。其中,基本要求部分明确了探地雷达探测工作的适用条件、工作流程及人员资质等;设备选择与校准部分详细规定了不同频率天线的选择依据、设备性能指标及现场校准方法;探测方法部分介绍了不同探测场景下的操作步骤、布点方式及数据采集参数设置。
在数据处理与解释方面,该规程强调了对原始数据的预处理、滤波、增强、成像等关键技术的应用,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提出了合理的数据解译原则和方法。同时,规程还要求对探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地质资料、钻孔资料及其他物探资料,确保探测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NBT 10133-2019》还特别强调了安全操作规范,要求在探测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要求,特别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该规程的发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在水电工程探地雷达技术应用方面迈入了一个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的新阶段。通过统一技术标准,提高了各地区、各单位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效率,也为水电工程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未来,随着探地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大,《NBT 10133-2019》也将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新的工程需求和技术进步。同时,规程的推广和普及也有助于提升我国水电工程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