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MT 818.13-2009煤矿用电缆第13部分:额定电压8.7-10kV煤矿用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是中国煤炭行业标准的一部分,该标准对煤矿用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该标准适用于煤矿井下及地面的电力传输系统,主要用于输送电能,满足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求。
本标准规定了额定电压为8.7/10kV的煤矿用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的结构、材料、性能和技术参数。电缆的导体通常采用铜或铝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机械强度。绝缘层采用交联聚乙烯(XLPE),这种材料具有优异的电气性能、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能够适应煤矿井下复杂的环境条件。
在结构设计方面,电缆通常包括导体、绝缘层、屏蔽层、护套等组成部分。导体作为电流传输的核心部分,其截面积和材质的选择直接影响电缆的载流量和使用寿命。绝缘层的作用是防止电流泄漏,提高电缆的安全性。屏蔽层则用于减少电磁干扰,保护电缆不受外界电磁场的影响。护套则起到保护内部结构、防止机械损伤和化学腐蚀的作用。
该标准对电缆的性能指标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包括导体电阻、绝缘电阻、介电强度、局部放电测试、热稳定性、弯曲性能等。这些测试项目确保了电缆在实际使用中能够稳定运行,并且符合煤矿安全生产的相关规范。
此外,标准还规定了电缆的制造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要求生产企业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确保每一批产品都符合技术要求。同时,标准还明确了产品的检验规则,包括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以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在应用领域方面,该标准适用于煤矿井下巷道、采掘工作面、提升系统、排水系统以及地面变电站等场所的电力输送。由于煤矿环境复杂,存在瓦斯、煤尘等危险因素,因此电缆必须具备良好的阻燃性和防爆性能,以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该标准的实施对于提升煤矿用电安全水平、推动煤矿电力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为煤矿企业提供了科学的技术依据,也为电缆制造商提供了明确的产品规范,有助于促进产品质量的提升和行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MT 818.13-2009煤矿用电缆第13部分:额定电压8.7-10kV煤矿用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是一项重要的行业标准,为煤矿电力电缆的设计、制造和使用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对于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作用。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