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预览
资源简介
《JBT 8736-1998电力半导体模块用氮化铝陶瓷基片》是一项关于电力半导体模块中使用的氮化铝陶瓷基片的行业标准。该标准由中国国家机械工业局于1998年发布,旨在规范和统一氮化铝陶瓷基片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产品质量和性能满足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需求。
氮化铝(AlN)是一种具有优异热导率、电绝缘性和化学稳定性的陶瓷材料,广泛应用于高功率电子器件中。在电力半导体模块中,氮化铝陶瓷基片作为关键的绝缘和散热材料,能够有效提高器件的性能和寿命。因此,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对于保障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半导体模块用氮化铝陶瓷基片的尺寸、外形、表面质量、物理性能、电性能、热性能等技术指标。其中,尺寸和外形要求包括基片的长度、宽度、厚度及其公差范围,确保其能够与半导体模块的结构相匹配。表面质量则涉及基片的平整度、裂纹、气泡等缺陷的允许范围,以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在物理性能方面,标准对氮化铝陶瓷基片的密度、显气孔率、抗弯强度等进行了明确规定。这些性能直接关系到基片的机械强度和耐久性,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依据。电性能主要包括体积电阻率和介电常数,反映了材料的绝缘能力和电性能稳定性。而热性能则涉及热膨胀系数和热导率,这些参数对于控制器件在工作过程中的热应力和散热能力至关重要。
此外,标准还规定了各种试验方法,用于检测和验证氮化铝陶瓷基片的各项性能指标。例如,密度测试采用排水法,抗弯强度测试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热导率测试则通过激光闪射法等先进手段完成。这些试验方法的标准化有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在检验规则方面,标准明确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的要求。出厂检验主要针对产品的一般性能和外观质量,而型式检验则在新产品试制或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化时进行,以全面评估产品的性能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同时,标准还规定了抽样方案和判定规则,确保检验过程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也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包装可以防止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标志信息则便于识别和管理。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高温、潮湿和剧烈震动,储存环境应保持干燥、通风,并远离腐蚀性物质,以确保产品的长期稳定性。
总体而言,《JBT 8736-1998电力半导体模块用氮化铝陶瓷基片》是一项重要的行业标准,为电力半导体模块中氮化铝陶瓷基片的设计、生产、检测和应用提供了技术依据和规范指导。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新的技术和市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