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预览
资源简介
《JBT 5895-1991污秽地区绝缘子使用导则》是中国国家标准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文件,主要用于指导在污秽地区合理选用和使用绝缘子。该标准发布于1991年,主要适用于电力系统中的输电线路和变电站设备,特别是在高污染、高湿度或盐雾等恶劣环境下,对绝缘子的选择、安装、维护等方面提供了详细的规范和建议。
该导则的制定背景源于我国部分地区由于工业污染、沿海盐雾等因素导致绝缘子表面积污严重,进而引发闪络事故,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了提高绝缘子在污秽环境下的性能,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这一标准。
《JBT 5895-1991污秽地区绝缘子使用导则》内容涵盖了污秽地区的分类、污秽等级的划分、绝缘子的选择原则、绝缘子的结构设计要求、试验方法以及运行维护措施等多个方面。通过对不同污秽等级区域的划分,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了明确的参考依据,有助于选择适合的绝缘子类型和配置方式。
在污秽等级划分方面,标准根据盐密值(Salt Deposit Density, SDD)和灰密值(Suspended Solid Deposit Density, SSD)将污秽地区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不同等级对应不同的绝缘子爬电距离要求,以确保其在污秽条件下具备足够的绝缘性能。
在绝缘子选择方面,导则强调应根据具体的污秽等级、气候条件、运行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优先选用防污型绝缘子,如硅橡胶伞裙绝缘子或瓷质绝缘子等。同时,导则还提出了绝缘子的爬电距离计算方法,确保其能够满足相应的污秽等级要求。
此外,《JBT 5895-1991污秽地区绝缘子使用导则》还对绝缘子的安装、维护和检测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在安装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绝缘子受到机械损伤,保持其表面清洁;在运行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清扫和检查,防止污秽积累导致闪络事故的发生。
该标准的实施对于提升电力系统在污秽环境下的运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规范绝缘子的选用和使用,可以有效减少因绝缘子污闪引起的跳闸事故,提高供电可靠性。
尽管《JBT 5895-1991污秽地区绝缘子使用导则》已经发布多年,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相关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但该导则作为早期的重要技术文件,为后续标准的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JBT 5895-1991污秽地区绝缘子使用导则》是电力行业在污秽环境下合理选用和使用绝缘子的重要依据,对于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