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HG-T20687-1989化工企业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设计规程》是中国化工行业在特定历史时期内制定的一项重要技术规范,主要用于指导化工企业在存在爆炸和火灾危险的环境中进行电力系统的设计与施工。该标准由原化学工业部发布,自1989年起实施,旨在提高化工企业的安全水平,减少因电气设备引发的火灾或爆炸事故。
该规程主要针对化工企业中可能存在的爆炸性气体环境、可燃性粉尘环境以及火灾危险场所等高风险区域的电力系统设计提出具体要求。它涵盖了电力系统的布置、电气设备的选择、线路敷设方式、接地保护措施、防爆等级划分等多个方面,为设计人员提供了明确的技术依据。
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规程强调了对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要求,规定了不同危险区域的电气设备选型标准,并对电气线路的安装方式提出了严格要求。例如,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应采用密封性良好的电缆或导线,避免因漏电或短路引发火花,从而降低爆炸风险。
对于可燃性粉尘环境,规程同样制定了相应的防爆措施,包括对粉尘浓度、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以及对电气设备的防尘等级要求。同时,还对通风系统的设计提出了建议,以防止粉尘积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在火灾危险场所,规程则着重于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和防火措施。例如,要求使用阻燃电缆、设置可靠的短路保护装置,并对电气设备的安装位置进行合理规划,以减少火灾蔓延的可能性。
此外,该规程还对电气系统的接地和接零保护进行了详细规定,确保在发生故障时能够迅速切断电源,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同时,规程还对电气设备的维护和检查提出了要求,强调定期检测的重要性,以保证电气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尽管《HG-T20687-1989化工企业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设计规程》已不再作为现行有效标准,但其内容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安全标准的更新,后续相关标准如《GB 50034-2013 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B 50038-2013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等逐步取代了部分原有内容,但《HG-T20687-1989》所体现的基本原则和设计理念仍对当前化工行业的电力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总的来说,《HG-T20687-1989化工企业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设计规程》是化工行业电力安全设计的重要基础文件,其内容涵盖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下电力系统的各个方面,为保障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