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GB/T 18709-2002 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是中国国家标准,该标准规定了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的基本要求、测量内容、测量方法及数据处理等技术规范。该标准适用于风电场的风能资源评估和规划,为风电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
本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旨在统一我国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的技术规范,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可比性和科学性。通过规范测量方法,可以提高风电项目设计的合理性,降低投资风险,提高风电场的运行效率。
在风能资源测量中,主要涉及风速、风向、温度、气压等气象参数的测量。其中,风速是衡量风能资源的重要指标,风向则用于分析风能的方向分布。此外,温度和气压的变化也会影响风能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因此需要进行综合观测。
测量设备的选择和安装是风能资源测量的关键环节。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测风塔、超声波测风仪、激光测风雷达等设备的使用要求和安装位置。测风塔的高度通常根据风电场的风况和地形条件确定,一般不低于10米,以保证测量数据的代表性。
测量周期是风能资源评估的重要因素。标准建议测量周期不少于一年,以充分反映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下的风能变化情况。对于特殊地区或复杂地形,可能需要延长测量时间,以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数据采集和处理是风能资源测量的核心内容。测量过程中需要定期记录和存储风速、风向等数据,并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整理。同时,应采用合理的数据处理方法,如平均值计算、频率分布分析、风能密度计算等,以提取有效的风能信息。
数据分析和风能资源评估是风能资源测量的最终目标。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可以确定风电场的风能资源总量、年有效风时数、风功率密度等关键参数。这些数据将为风电场的设计、风机选型、发电量预测等提供重要参考。
此外,标准还强调了风能资源测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要求各测量单位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执行,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同时,鼓励采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和设备,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
随着我国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风能资源测量技术也在不断进步。《GB/T 18709-2002 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作为重要的技术标准,为我国风电项目的科学规划和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风能资源测量方法将更加精准和高效,进一步推动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