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GBT42635-2023空间用锂离子蓄电池通用规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一项国家标准,旨在为航天领域中使用的锂离子蓄电池提供统一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该标准于2023年正式实施,适用于在空间环境中运行的锂离子蓄电池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卫星、空间探测器及载人航天器等。
该标准的制定基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结合了国内外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参考了国际上先进的空间电源技术规范。其主要目的是确保锂离子蓄电池在极端空间环境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满足航天任务对电源系统的高要求。
《GBT42635-2023》涵盖了空间用锂离子蓄电池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技术要求部分详细规定了电池的电气性能、机械性能、环境适应性、安全性以及寿命等关键指标。试验方法则针对各项性能指标制定了具体的测试流程和评价标准。
在电气性能方面,标准明确了电池的标称电压、容量、内阻、充放电效率等参数,并规定了不同工况下的充放电特性。此外,还对电池的循环寿命、自放电率、容量保持率等进行了具体要求,以确保电池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能够维持稳定的性能。
在机械性能方面,标准考虑了空间环境中的振动、冲击、真空等条件,要求电池具备良好的结构强度和密封性能。同时,针对空间应用的特殊性,还对电池的热管理能力提出了严格要求,以保证电池在极端温度条件下仍能正常工作。
在环境适应性方面,标准规定了电池在高温、低温、湿度、辐射等环境下的性能表现。这些测试项目有助于验证电池在复杂空间环境下是否能够稳定运行,从而保障航天器的正常运作。
安全性是该标准的核心内容之一。由于锂离子电池在过充、过放、短路或外部加热等情况下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标准对电池的安全保护机制、热失控防护、防爆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此外,还要求电池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GBT42635-2023》的发布对于推动我国空间电源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为航天器电源系统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同时,该标准的实施还有助于提升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不断推进,空间用锂离子蓄电池的应用将更加广泛。《GBT42635-2023》的出台为这一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未来更复杂的空间任务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