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GBT33982-2017分布式电源并网继电保护技术规范》是中国国家标准,旨在规范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时的继电保护技术要求,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该标准于2017年发布,适用于额定电压为10kV及以下的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继电保护设计、配置和运行管理。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分布式电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在电力系统中的比例不断增加。这些电源的接入对传统电网的运行方式带来了新的挑战,尤其是在故障情况下,如何快速、准确地切除故障点,防止故障扩大,成为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问题。为此,《GBT33982-2017》应运而生,为分布式电源并网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
该标准主要规定了分布式电源并网时的继电保护配置原则、保护功能要求、整定计算方法以及与主系统保护的配合原则。同时,还明确了不同类型分布式电源(如光伏、风电、储能等)的保护配置差异,以适应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在保护配置方面,《GBT33982-2017》强调了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选择性和速动性。要求保护装置能够在发生短路、过流等故障时迅速动作,切断故障电源,避免对主电网造成影响。此外,标准还提出了对分布式电源的反向功率保护要求,防止在电网停电时分布式电源继续向电网供电,造成安全隐患。
标准中还涉及了分布式电源并网后的保护协调问题。由于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改变了电网的潮流方向和短路电流水平,传统的保护策略可能无法满足新的运行条件。因此,《GBT33982-2017》提出了一系列保护协调措施,包括保护定值的调整、保护逻辑的优化以及通信系统的支持等,以确保保护系统的整体性能。
在整定计算方面,标准给出了详细的计算方法和参考公式,帮助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实际系统参数进行合理的保护定值设定。同时,标准还鼓励采用先进的数字保护装置和智能监控系统,提高继电保护的智能化水平。
此外,《GBT33982-2017》还对分布式电源并网后的运行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定期检查保护装置的工作状态、记录保护动作信息、分析保护动作原因等,以不断提升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总体来看,《GBT33982-2017分布式电源并网继电保护技术规范》为我国分布式电源并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有助于提升电网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通过规范继电保护技术,能够有效应对分布式电源带来的挑战,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