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GBT29851-2013光伏电池用硅材料中B、Al受主杂质含量的二次离子质谱测量方法》是中国国家标准,旨在规范和统一光伏电池用硅材料中硼(B)和铝(Al)等受主杂质含量的检测方法。该标准由全国半导体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主要适用于单晶硅、多晶硅等光伏电池用硅材料的杂质分析,为光伏产业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在光伏电池制造过程中,硅材料中的杂质含量对电池的性能和效率有着重要影响。其中,B和Al作为常见的受主杂质,能够显著改变硅材料的电学特性。因此,准确测定这些杂质的含量对于提高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标准通过二次离子质谱(SIMS)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检测方法,确保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重复性。
二次离子质谱是一种基于离子束轰击样品表面并分析所产生的二次离子的技术。该技术能够实现对样品表面及近表面区域的元素组成进行精确分析,尤其适用于微量或痕量杂质的检测。在本标准中,采用二次离子质谱法对硅材料中的B和Al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建立标准曲线和校正因子,实现对目标元素含量的准确测定。
本标准规定了测试所需的仪器设备、样品制备、测试条件、数据处理和结果表示等内容。测试仪器主要包括二次离子质谱仪,要求其具备足够的分辨率和灵敏度以满足检测需求。样品制备过程中,需对硅材料进行适当的切割、抛光和清洗,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同时,测试条件如离子源类型、加速电压、扫描范围等均需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设置。
在数据处理方面,标准强调了对测试数据的校正和验证过程。通过对标准样品的测试,可以确定仪器的响应特性,并据此对实际样品的测试数据进行校正。此外,还需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最终,测试结果应以质量浓度的形式表示,并标明检测限和不确定度,以便于用户理解和应用。
本标准的实施对于推动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为光伏电池用硅材料的杂质检测提供了统一的标准,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其次,通过引入先进的二次离子质谱技术,提高了检测的精度和效率,为科研和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最后,该标准的制定和推广也有助于促进国内相关检测机构的技术升级和能力提升,增强我国在国际光伏领域的技术话语权。
总之,《GBT29851-2013光伏电池用硅材料中B、Al受主杂质含量的二次离子质谱测量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标准,为光伏电池用硅材料的杂质检测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依据。随着光伏产业的不断发展,该标准将在保障产品质量、提升技术水平和推动行业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