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预览
资源简介
《GBT20438.3-2017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的功能安全第3部分:软件要求》是中国国家标准,是GB/T 20438系列标准中的第三部分。该标准主要针对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中软件部分的功能安全要求进行规定,适用于各类工业、交通、医疗等领域的安全关键系统。
该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旨在为电气电子可编程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和维护提供统一的安全规范,确保在各种应用场景下,系统能够按照预期执行其安全功能,避免因软件缺陷导致的安全事故。
本标准基于国际标准IEC 61508(即“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的功能安全”)制定,结合了中国国情和技术发展水平,对软件部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指导原则。它涵盖了软件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集成、维护等环节。
在软件需求分析阶段,标准强调必须明确系统的安全目标和功能要求,并通过形式化或非形式化的手段进行描述,确保所有安全相关功能都能被准确理解和实现。同时,还要求对软件需求进行详细评审,以保证其完整性和一致性。
在软件设计阶段,标准要求采用结构化、模块化的设计方法,确保软件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和可测试性。此外,还需考虑软件的容错能力、故障检测与恢复机制,以及与其他系统组件之间的接口兼容性。
在软件编码阶段,标准建议使用经过验证的编程语言和工具,遵循良好的编程实践,如代码注释、命名规范、错误处理等。同时,应建立严格的代码审查制度,确保代码质量符合安全要求。
在软件测试阶段,标准要求进行多层级的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测试应覆盖所有可能的运行场景和边界条件,确保软件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正确运行。此外,还应进行安全性测试,评估软件在异常情况下的表现。
在软件维护阶段,标准强调应对软件变更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每次修改都经过充分的验证和测试。同时,应建立完善的版本管理和配置管理机制,防止因变更引入新的安全隐患。
除了上述内容,《GBT20438.3-2017》还涉及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文档要求,包括需求文档、设计文档、测试报告等,以确保整个开发过程可追溯、可审计。这些文档不仅有助于项目团队内部的协作,也为后续的审核和认证提供了依据。
该标准的实施对于提高我国电气电子安全相关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为企业的技术研发提供了技术依据,也为行业监管和产品认证提供了标准支持。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我国在功能安全领域与国际接轨,提升我国在相关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