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GBT17626.31-202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第31部分:交流电源端口宽带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是中国国家标准,旨在规范电气和电子设备在交流电源端口上的宽带传导骚扰抗扰度测试方法。该标准由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是电磁兼容性(EMC)领域的重要技术文件之一。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电压不超过1000V的交流电源供电的电气和电子设备,主要针对设备在受到来自电网的宽带传导骚扰时的抗干扰能力进行评估。这种骚扰通常来源于电力系统中的高频噪声、变频器、开关电源等设备产生的电磁干扰,可能对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
标准中详细规定了试验的环境条件、试验设备、试验布置以及试验程序等内容。试验过程中需要使用特定的耦合/去耦网络(CDN)来模拟实际电网环境,并通过频谱分析仪或接收机测量设备在不同频率范围内的响应情况。测试频率范围一般为150kHz至80MHz,涵盖了大部分常见的电磁骚扰频段。
在试验过程中,被测设备需按照标准要求连接到试验装置上,并在不同的测试级别下接受骚扰信号的施加。测试级别根据设备的应用场合和所处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通常分为多个等级,以确保设备在各种实际应用条件下均具备足够的抗扰度。
此外,标准还强调了试验结果的记录与分析方法。试验人员需详细记录测试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并根据测试结果判断设备是否符合规定的抗扰度要求。如果设备在测试中出现功能异常或性能下降,则需进一步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该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升我国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有助于规范企业的研发和测试流程,还能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减少因电磁干扰导致的故障和事故。同时,该标准也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技术依据,有助于推动中国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磁干扰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对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GBT17626.31-2021》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标准,将在未来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相关行业提供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