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GB50112-2013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是中国国家标准,于2013年发布实施。该规范适用于膨胀土地区的建筑设计、施工及验收,旨在指导和规范在膨胀土地区进行建筑工程时的技术要求,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膨胀土是一种具有显著胀缩特性的黏性土,其在吸水后体积膨胀,失水后体积收缩,容易导致建筑物基础变形、墙体开裂等问题。因此,在膨胀土地区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以减少或避免因膨胀土特性带来的不良影响。
本规范共分为九章,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勘察、设计、施工、质量验收、使用与维护以及附录等内容。每一章节都对相关技术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为工程实践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在“勘察”部分,规范强调了对膨胀土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要性,要求通过现场勘探、取样试验等方式,准确掌握膨胀土的分布、性质及其对建筑的影响。同时,还提出了膨胀土分类的标准,以便于后续的设计和施工。
“设计”章节中,规范明确了膨胀土地区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基础形式的选择、地基处理方法、防水防潮措施等。此外,还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物提出了具体的结构设计要求,如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等,并结合具体工程情况给出了相应的设计建议。
在“施工”部分,规范对膨胀土地区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进行了详细说明,包括地基处理、基础施工、回填土施工等环节。特别强调了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含水量,防止因水分变化导致的土体膨胀或收缩,从而影响工程质量。
“质量验收”章节明确了膨胀土地区建筑工程的质量验收标准和程序,要求施工单位按照规范进行自检,并由监理单位组织验收。同时,对验收不合格的工程提出了整改要求,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使用与维护”部分则从建筑物投入使用后的管理角度出发,提出了膨胀土地区建筑的维护措施和注意事项,如定期检查、排水系统维护、防止地下水侵蚀等,以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GB50112-2013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的发布实施,对于提高膨胀土地区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为设计和施工单位提供了统一的技术标准,也为相关部门的监管和验收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该规范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推动我国在特殊地质条件下的建筑技术发展,提升整体建筑水平。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