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GB29551-2013建筑用太阳能光伏夹层玻璃》是中国国家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于2013年实施。该标准适用于建筑物中使用的太阳能光伏夹层玻璃,旨在规范其生产、性能要求及检测方法,确保产品质量和使用安全。
该标准的制定背景源于我国建筑行业对节能环保技术的重视,以及太阳能光伏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广泛应用。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推广,太阳能光伏夹层玻璃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不仅具备传统夹层玻璃的力学性能和安全特性,还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具有显著的环保和经济效益。
《GB29551-2013》主要规定了建筑用太阳能光伏夹层玻璃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其中,技术要求包括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弯曲度、透光率、抗冲击性、耐候性、电性能等关键指标,确保产品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能稳定运行。
在外观质量方面,标准要求光伏夹层玻璃表面应平整、无裂纹、无气泡、无杂质等缺陷,以保证其美观性和功能性。尺寸偏差则根据不同的产品规格进行规定,确保安装时的适配性。弯曲度是衡量玻璃平整度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其安装效果和使用寿命。
透光率是衡量光伏夹层玻璃光学性能的重要指标,标准规定了不同颜色和类型的玻璃应达到的透光率范围,以确保其在建筑中的采光需求。抗冲击性测试主要模拟实际使用中可能遇到的外力冲击,如风压、冰雹等,以验证产品的安全性能。
耐候性是评估光伏夹层玻璃长期使用性能的关键因素,标准通过人工加速老化试验,模拟紫外线、湿热、盐雾等自然环境条件,测试产品的耐久性和稳定性。电性能方面,标准对光伏夹层玻璃的发电效率、电压、电流等参数进行了明确规定,确保其能够高效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试验方法部分详细说明了各项性能指标的测试步骤和设备要求,为生产和检测提供了科学依据。检验规则则明确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的内容及判定标准,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此外,《GB29551-2013》还对产品的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提出了具体要求,以保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安全性与完整性。标志内容包括产品名称、型号、生产日期、执行标准等信息,便于用户识别和追溯。
总体而言,《GB29551-2013建筑用太阳能光伏夹层玻璃》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标准,不仅推动了我国建筑用太阳能光伏夹层玻璃行业的规范化发展,也为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该标准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