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GB12976.3-1991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铜芯、铝芯纸绝缘电力电缆第3部分:粘性油浸纸绝缘金属套电力电缆》是中国国家标准中关于电力电缆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标准主要针对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的铜芯和铝芯纸绝缘电力电缆,特别是粘性油浸纸绝缘金属套电力电缆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电力系统中用于传输电能的粘性油浸纸绝缘金属套电力电缆。这些电缆通常用于城市电网、工业设施以及农村配电网络等场景,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和机械强度,能够满足长期稳定运行的需求。
在结构方面,粘性油浸纸绝缘金属套电力电缆由导体、绝缘层、金属套和保护层组成。导体一般采用铜或铝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绝缘层为粘性油浸纸,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介电强度和耐热性,能够有效防止电流泄漏和击穿现象的发生。金属套通常为铅套或铝套,起到屏蔽电磁干扰和增强电缆机械强度的作用。
在技术要求方面,该标准对电缆的物理性能、电气性能和环境适应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例如,电缆的导体电阻应符合一定的标准,以确保电流传输的效率;绝缘电阻和介质损耗角正切值也需达到规定的数值,以保证电缆的绝缘性能。此外,电缆还需具备良好的弯曲性能和抗压性能,以适应不同的敷设条件。
在试验方法上,标准详细规定了各种测试项目和测试方法。包括导体电阻测量、绝缘电阻测试、介质损耗测试、局部放电试验、机械性能试验以及热稳定性试验等。这些测试旨在全面评估电缆的质量和性能,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检验规则方面,标准明确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的要求。出厂检验是对每一批次产品进行的基本检查,而型式检验则是在新产品开发或设计变更时进行的全面测试。通过这些检验,可以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此外,该标准还对电缆的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做出了具体规定。电缆表面应有清晰的标识,包括型号、规格、生产日期等信息,以便于识别和管理。包装应确保电缆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储存环境应干燥、通风,并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影响。
总体来看,《GB12976.3-1991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铜芯、铝芯纸绝缘电力电缆第3部分:粘性油浸纸绝缘金属套电力电缆》是一项重要的技术规范,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高电缆产品的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该标准也为后续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了参考依据。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