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GB11033.2-1989额定电压26~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附件基本技术要求电缆终端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主要针对额定电压在26~35kV及以下的电力电缆附件中的电缆终端头提出基本技术要求。该标准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适用于电力电缆终端头的设计、制造、检验和使用,为电力系统中电缆终端头的性能和质量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电缆终端头的基本结构、材料选择、电气性能、机械性能以及试验方法等技术要求。其中,电缆终端头作为电力电缆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将电缆与电气设备或其它电缆连接的关键作用,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对电缆终端头的技术要求必须严格,以确保其在各种运行条件下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在结构设计方面,标准要求电缆终端头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防止水分、灰尘等外界因素侵入,同时保证电缆导体与接线端子之间的良好接触。此外,终端头的绝缘结构应满足相应的电压等级要求,确保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不会发生击穿或局部放电现象。
在材料选择上,标准强调了绝缘材料、密封材料和金属部件的选用应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老化性和机械强度。同时,材料的选择还应考虑环境温度变化、湿度、紫外线照射等因素的影响,以保证终端头在长期运行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电气性能方面,标准对电缆终端头的绝缘电阻、介质损耗、工频耐压试验和局部放电试验等指标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测试项目能够有效评估终端头在不同电压等级下的绝缘性能和运行可靠性,为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机械性能方面,标准要求电缆终端头应具备足够的机械强度,能够承受安装和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外力作用,如振动、冲击、拉力等。同时,终端头的结构设计应便于安装和维护,提高施工效率并降低故障率。
在试验方法上,标准详细规定了各项性能测试的具体步骤和判定标准,包括型式试验、出厂试验和抽样试验等。这些试验不仅有助于验证终端头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也为产品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手段。
此外,标准还对电缆终端头的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方面进行了规定,确保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不受损坏,并能正确识别和使用。同时,标准还鼓励生产企业不断改进技术和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GB11033.2-1989额定电压26~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附件基本技术要求电缆终端头》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标准,对于规范电缆终端头的设计、制造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可以有效提升电力电缆附件的质量水平,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