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GB 50217-2018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是中国国家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发布,自2018年10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是对原《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2008)的修订和更新,旨在适应当前电力系统的发展需求,提高电力电缆的设计水平,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及工业企业的电力电缆工程设计。标准内容涵盖了电缆选型、敷设方式、防火措施、电气计算、机械强度、环境条件等多个方面,为电力电缆的设计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
在电缆选型方面,《GB 50217-2018》明确了不同电压等级、使用环境、负载情况下的电缆类型选择原则,强调了电缆材料的耐热性、绝缘性能和机械强度,以满足不同工况下的运行要求。同时,标准还对电缆的载流量进行了详细规定,确保电缆在长期运行中不会因过热而损坏。
在敷设方式上,标准提出了多种敷设方法,包括直埋、穿管、电缆沟、隧道、桥架等,并根据不同敷设方式的特点,给出了相应的设计要求和施工建议。例如,在直埋敷设时,应考虑土壤的热阻、电缆之间的间距以及防止外力破坏的措施;在穿管敷设时,需注意管道的材质、直径和弯曲半径。
防火措施是《GB 50217-2018》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要求在电缆密集区域设置防火墙、防火封堵和阻火带,以防止火灾蔓延。此外,还规定了电缆的阻燃等级和耐火性能要求,确保在发生火灾时电缆仍能维持一定时间的正常运行。
电气计算部分,标准详细介绍了电缆的载流量计算方法,包括环境温度修正系数、并列敷设修正系数、负荷率等因素的影响。这些计算方法为设计人员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合理选择电缆规格,避免因选型不当导致的故障。
机械强度方面,标准规定了电缆在安装和运行过程中所承受的机械应力,包括拉力、弯曲半径、支撑间距等。这些要求确保电缆在施工和运行过程中不易受到损坏,延长使用寿命。
环境条件也是《GB 50217-2018》关注的重点之一。标准要求设计人员根据电缆敷设地点的气候条件、地质状况、腐蚀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电缆类型和防护措施。例如,在潮湿或腐蚀性强的环境中,应选用具有良好防水和防腐性能的电缆。
总体来看,《GB 50217-2018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是一部综合性强、技术含量高的行业标准,为电力电缆的设计提供了系统化的技术规范。其实施对于提高电力工程质量、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