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ZT0073-1993电阻率剖面法技术规程》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的一项行业标准,旨在规范电阻率剖面法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该规程于1993年正式实施,是当时国内电阻率法勘探技术的重要指导文件,对推动我国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电阻率剖面法是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通过测量地表不同点之间的电阻率变化,推断地下岩层的电性特征,进而判断地质构造、含水层分布及矿体位置等信息。该方法广泛应用于矿产资源勘探、工程地质勘察、环境地质调查等领域。
《DZT0073-1993》规程详细规定了电阻率剖面法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以及成果解释原则。规程中涵盖了从野外施工到室内资料处理的全过程,确保了勘探工作的科学性和可重复性。
在技术要求方面,规程明确了测区的选择原则、电极布置方式、供电电流强度、测量精度等关键参数。同时,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勘探目的,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调整建议,以提高探测效果。
在野外施工方面,规程强调了电极系统的稳定性与测量的准确性。要求电极埋设深度、间距和排列方式应符合规范,避免因外部干扰导致数据失真。此外,还对仪器设备的校准和使用提出了具体要求,确保数据采集的可靠性。
在数据处理环节,规程规定了数据预处理、异常识别、曲线绘制等步骤,并推荐使用标准化的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同时,鼓励结合地质背景资料进行综合解释,提高成果的可信度。
规程还特别指出,电阻率剖面法的应用应与其他地球物理方法相结合,如瞬变电磁法、地震勘探等,以实现多方法联合解译,提高勘探精度。这种综合勘探思路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电阻率法已逐步向高密度、大功率、智能化方向发展。尽管《DZT0073-1993》规程已逐渐被更新的标准所替代,但其在规范勘探流程、提升技术水平方面的贡献仍然不可忽视。
总体来看,《DZT0073-1993电阻率剖面法技术规程》为我国电阻率法勘探提供了系统的技术指导,为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技术水平,也为后续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