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799.5-2019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5部分:高温监测》是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管理的行业标准,旨在规范电力行业中高温环境下劳动环境的监测工作。该标准于2019年发布实施,是电力行业劳动安全与健康领域的重要技术文件之一。
本标准适用于电力行业各类生产、检修、运行等作业场所中涉及高温环境的劳动环境监测工作。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科学、系统的监测手段,评估高温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防暑降温措施提供依据,从而保障电力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作业安全。
在高温环境下作业,容易引发中暑、热射病等职业性健康问题,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季节或高温设备附近作业时,风险尤为突出。因此,对高温环境进行有效监测,是预防职业性中暑和相关疾病的重要手段。
《DLT 799.5-2019》对高温监测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监测指标、监测方法、监测频率、数据记录与分析等方面。其中,监测指标主要包括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辐射热强度等,这些参数能够综合反映作业环境的热负荷水平。
监测方法方面,标准建议采用仪器测量与现场观察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作业场所,如变电站、发电厂、输电线路等,应根据其特点选择合适的监测点位和监测方式。
此外,标准还明确了高温监测的频率要求。对于持续高温作业的场所,应进行实时监测,并定期记录和分析数据,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高温风险。对于间歇性高温作业,则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监测周期。
在数据记录与分析方面,标准要求建立完整的监测档案,包括监测时间、地点、环境参数、作业人员情况等信息。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评估高温环境的变化趋势,为后续的安全管理和应急预案提供数据支持。
《DLT 799.5-2019》还强调了高温监测结果的应用。监测数据不仅用于评估当前作业环境的安全性,还应作为改进劳动条件、优化作业安排的重要依据。例如,当监测数据显示环境温度超过安全阈值时,应立即采取降温措施,如增加通风、调整作业时间、提供防暑用品等。
同时,标准也对监测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要求,要求监测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正确使用监测仪器,准确解读监测数据,并能根据监测结果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
总体来看,《DLT 799.5-2019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5部分:高温监测》是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技术规范,它不仅有助于提升电力行业高温环境下的劳动安全保障水平,也为其他行业的高温监测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