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799.2-2010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2部分:生产性粉尘监测》是一项针对电力行业中生产性粉尘监测的技术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能源局发布。该标准自2010年实施以来,为电力行业在粉尘监测方面的标准化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助于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和安全。
本标准是《DLT 799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系列标准的一部分,主要针对电力行业中常见的生产性粉尘进行监测与管理。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固体微粒,如煤尘、金属粉尘、水泥粉尘等,这些粉尘可能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危害,甚至引发尘肺病等职业病。
DLT 799.2-2010 的制定目的是为了统一电力行业在生产性粉尘监测方面的技术要求,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比性和科学性。通过规范监测方法、采样点设置、检测频率、数据分析及报告编写等内容,该标准为电力企业提供了系统化的粉尘监测流程。
在监测方法方面,DLT 799.2-2010 规定了多种适用于不同场景的粉尘监测技术,包括定点采样法、个体采样法以及在线监测技术等。其中,定点采样法适用于对固定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进行定期监测,而个体采样法则用于评估作业人员实际接触粉尘的情况,以更真实地反映职业暴露水平。
此外,标准还明确了粉尘监测的采样点设置原则,要求根据不同的作业区域和工艺流程合理布置采样点,以确保数据的代表性和全面性。例如,在粉尘产生源附近、作业人员活动频繁区域以及通风系统出口等位置应设置采样点。
在监测频率方面,DLT 799.2-2010 根据粉尘种类、作业强度和环境条件等因素,规定了不同的监测周期。一般情况下,粉尘浓度监测应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而对于高风险岗位或特殊工种,监测频率应适当提高。
该标准还强调了粉尘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要求,要求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相关职业卫生标准进行评估。如果发现粉尘浓度超标,应立即采取整改措施,如改善通风系统、增加除尘设备或调整作业方式等。
DLT 799.2-2010 还对粉尘监测报告的格式和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报告中包含监测时间、地点、方法、结果、分析结论以及建议措施等内容。这不仅有助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和决策,也为监管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总的来说,《DLT 799.2-2010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2部分:生产性粉尘监测》是一项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技术规范。它不仅为电力行业的粉尘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也为企业落实职业健康管理责任提供了制度保障。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可以有效降低粉尘对从业人员健康的危害,提升电力行业安全生产水平。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