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799.2-2002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2部分:生产性粉尘监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的一部分,旨在规范电力行业中对生产性粉尘的监测工作。该标准由国家电力公司发布,适用于电力行业各类生产场所,特别是涉及粉尘产生的作业环境。通过该标准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水平。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固体微粒,这些微粒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例如,在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锅炉检修等作业中,常常会接触到煤尘、金属粉尘以及其他工业粉尘。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粉尘环境中,可能导致工人患上尘肺病、呼吸道疾病等职业病。因此,对生产性粉尘进行科学、系统的监测,是保障工人健康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
DLT 799.2-2002 标准详细规定了电力行业生产性粉尘监测的技术要求、监测方法、监测频率以及数据处理等内容。该标准强调了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确保不同单位和部门在执行监测任务时能够遵循统一的标准和流程。同时,该标准还明确了监测仪器的选择、校准、使用和维护要求,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监测内容方面,DLT 799.2-2002 标准涵盖了粉尘浓度、粉尘成分、粉尘分布特征等多个方面。其中,粉尘浓度是最基本的监测指标,用于评估作业环境中的粉尘污染程度。粉尘成分分析则有助于了解粉尘的来源及其潜在危害,为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此外,标准还要求对粉尘的分布情况进行监测,以便发现粉尘浓度较高的区域,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DLT 799.2-2002 标准还对监测频次进行了明确规定。根据不同的作业类型和粉尘产生情况,规定了定期监测和不定期监测的要求。例如,在粉尘浓度较高或作业环境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应增加监测频次,以确保及时掌握粉尘变化趋势,防止突发性粉尘污染事件的发生。
在数据处理与报告方面,该标准要求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形成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监测时间、地点、粉尘浓度、成分分析结果、监测方法及结论等。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粉尘污染的严重程度,并为制定粉尘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该标准还强调了数据的保密性和共享性,确保监测结果能够被相关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合理利用。
DLT 799.2-2002 标准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升电力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也为其他行业的粉尘监测提供了参考。随着我国对职业健康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生产性粉尘监测工作将变得更加重要。该标准的推广和应用,对于改善劳动环境、保护工人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DLT 799.2-2002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2部分:生产性粉尘监测》是一部具有指导意义的技术规范,其内容全面、要求明确,为电力行业开展粉尘监测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可以有效降低粉尘对工人健康的危害,提高电力行业的安全水平。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