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预览
资源简介
《TCEC119—2016额定电压35kV(Um=40.5kV)及以下热缩电缆附件技术规范》是中国电力行业标准之一,旨在规范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热缩电缆附件的设计、制造、检验和使用。该标准由国家能源局发布,适用于电力系统中使用的热缩式电缆终端和中间接头等附件,确保其在电气性能、机械强度、环境适应性和使用寿命等方面符合相关要求。
热缩电缆附件是用于连接或终止电力电缆的关键部件,其主要作用是保证电缆的绝缘性能和密封性,防止水分、气体和其他有害物质侵入,从而保障电缆系统的安全运行。热缩材料因其良好的弹性、耐候性和施工便利性,在电缆附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标准对热缩电缆附件的技术参数、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工艺要求以及试验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定。
在技术规范中,首先明确了热缩电缆附件的适用范围,包括额定电压为35kV及以下的电力电缆系统。同时,标准还规定了附件的额定电压、最高工作温度、环境温度范围等基本参数,以确保附件能够在各种工况下稳定运行。此外,对于不同类型的电缆附件,如终端和中间接头,也分别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要求。
在材料方面,标准对热缩材料的性能提出了严格要求,包括其介电强度、体积电阻率、耐热老化性能、抗撕裂性能以及与电缆护套材料的相容性等。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附件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标准还规定了附件的金属部件应具有良好的防腐蚀能力,并且表面处理应符合相关工艺规范。
在结构设计上,标准强调了热缩电缆附件的密封性和机械强度。附件应具备足够的机械强度,能够承受安装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应力,并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保持结构稳定。同时,附件的密封性能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以防止水分、灰尘或其他污染物进入电缆内部,影响电缆的绝缘性能。
在试验方法方面,标准规定了多项关键测试项目,包括电气性能试验、机械性能试验、热老化试验、密封性试验等。通过这些试验可以验证附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例如,电气性能试验包括工频耐压试验、局部放电试验等,用以评估附件的绝缘水平和运行稳定性。
此外,标准还对热缩电缆附件的包装、运输和储存提出了具体要求,以确保产品在交付用户前的质量不受影响。同时,标准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一致性,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
综上所述,《TCEC119—2016额定电压35kV(Um=40.5kV)及以下热缩电缆附件技术规范》是一部重要的行业标准,对提升我国电缆附件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为生产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导,也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