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698.31-2010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3-1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通用要求》是中国电力行业标准之一,旨在规范电能信息采集终端的技术性能和功能要求。该标准适用于电力系统中用于采集、传输和处理电能数据的终端设备,是构建现代化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的重要依据。
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发布,主要针对电能信息采集终端的通用技术要求进行规定。其内容涵盖了终端的功能、性能、结构、通信方式、数据处理能力、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通过统一的技术规范,确保不同厂家生产的终端设备能够兼容并协同工作,提高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在功能方面,标准规定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的基本功能,包括电能量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以及异常数据的处理等。终端需要具备对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等参数的实时监测能力,并能够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或事件触发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和上传。
在性能指标上,标准明确了终端的工作温度范围、供电电压波动范围、电磁兼容性、抗干扰能力等关键参数。这些指标的设定有助于保证终端在复杂多变的电力环境中稳定运行,避免因外部因素导致的数据丢失或系统故障。
通信方式是电能信息采集终端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规定了终端支持的通信协议和接口类型,如RS-485、光纤、无线通信等。同时,还对通信速率、数据格式、错误校验机制等进行了详细说明,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处理能力也是标准关注的重点。终端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能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并根据预设规则进行判断和处理。例如,当检测到异常用电行为时,终端应能够及时发出告警信号,并将相关信息上传至主站系统。
安全性方面,标准强调了终端的防篡改、防非法访问和数据加密等功能。终端应具备身份认证机制,防止未经授权的操作;同时,应采用安全的通信协议,保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与保密性。
可靠性是衡量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性能的重要指标。标准要求终端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长期稳定运行能力,能够在各种恶劣环境下正常工作。此外,还规定了终端的故障自诊断功能,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
《DLT 698.31-2010》作为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的通用技术规范,为电力企业提供了统一的技术框架和实施依据。通过遵循该标准,可以有效提升电能信息采集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促进电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