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是中国电力行业标准之一,该标准于1997年发布,主要针对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和实施提供技术指导。该标准适用于额定电压为1kV及以上、频率为50Hz或60Hz的交流系统,涵盖了发电、输电、配电以及用电设备的接地要求。
该标准的制定是为了确保电气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止因接地不良导致的电气事故。通过规范接地的设计、安装、测试和维护,可以有效降低触电风险,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
在标准中,首先明确了接地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根据功能不同,接地可分为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和静电接地等类型。每种接地方式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技术要求,例如工作接地用于维持系统稳定运行,保护接地用于防止设备外壳带电,防雷接地用于泄放雷电流,而静电接地则用于消除静电积累。
标准还详细规定了接地装置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敷设方式以及连接方式。例如,接地体通常采用镀锌钢材或铜材,以提高耐腐蚀性能。同时,接地线的截面积应满足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要求,确保在故障情况下能够承受短路电流。
此外,《DLT 621-1997》对接地电阻的测量方法也进行了明确规定。接地电阻是衡量接地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标准中介绍了多种测量方法,包括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并强调了测量时的注意事项,如避免在雷雨天气进行测量,确保测量仪器的准确性等。
对于不同的电气装置和场所,标准还提出了相应的接地要求。例如,在变电站、发电厂等重要设施中,接地系统需要具备更高的可靠性和冗余性;而在民用建筑中,则应注重接地系统的经济性和施工可行性。
该标准还强调了接地系统的定期检查和维护的重要性。由于接地装置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可能会受到腐蚀、损坏或土壤变化的影响,因此需要定期检测其性能,并及时修复或更换失效部件,以确保接地系统的持续有效性。
总的来说,《DLT 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是一份重要的技术规范,为我国电力系统中的接地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操作指南。它不仅有助于提升电气装置的安全水平,也为电力行业的标准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