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598-1996电力系统通信自动交换网技术规范》是中国电力行业在通信领域制定的一项重要技术标准。该标准发布于1996年,旨在规范电力系统中通信自动交换网的技术要求,确保电力系统通信网络的稳定、安全和高效运行。作为一项行业标准,DLT 598-1996为电力系统通信网络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提供了统一的技术依据。
该标准主要适用于电力系统中的自动交换网,包括调度通信、生产管理通信以及各类自动化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通信网络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日益突出。DLT 598-1996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而制定的,它涵盖了通信自动交换网的基本结构、功能要求、接口规范、传输特性、信令系统、网络拓扑等多个方面。
在技术规范中,DLT 598-1996明确了电力系统通信自动交换网应具备的功能,如呼叫接续、路由选择、故障恢复等。同时,对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可用性、可扩展性提出了具体要求,以适应不同规模和复杂度的电力系统需求。此外,标准还对通信设备的性能指标、电磁兼容性、环境适应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确保通信设备能够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稳定运行。
在接口规范方面,DLT 598-1996规定了通信自动交换网与各类终端设备、控制中心以及其他通信系统之间的接口标准。这些接口包括物理层接口和数据链路层接口,确保不同厂商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同时,标准还对通信协议、数据格式、传输速率等进行了统一规定,为电力系统通信网络的互联互通提供了保障。
在传输特性方面,DLT 598-1996对通信网络的传输质量、误码率、延迟时间等关键指标进行了明确要求。这些指标直接影响通信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因此在标准中得到了高度重视。通过设定合理的传输参数,可以有效提升通信网络的效率和稳定性。
在信令系统方面,DLT 598-1996规定了通信自动交换网所采用的信令方式和信令流程。信令系统是通信网络中实现呼叫建立、连接管理和网络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中对信令系统的类型、功能、编码方式等进行了详细说明,确保通信网络能够高效、准确地完成各项通信任务。
此外,DLT 598-1996还对网络拓扑结构提出了建议,包括星型、环型、树型等多种结构形式,并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推荐合适的网络配置方案。这种灵活性使得电力系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网络结构,从而提高通信网络的整体性能。
总体来看,《DLT 598-1996电力系统通信自动交换网技术规范》是一项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技术标准。它不仅为电力系统通信网络的建设和运行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电力系统智能化和数字化的不断推进,该标准仍将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