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5816-2020 分布式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设计规范》是中国电力行业标准之一,旨在规范分布式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的设计流程和技术要求。该标准由国家能源局发布,自2020年实施以来,为我国新能源发展和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风能、太阳能等间歇性电源在电力系统中的占比不断提高,这对电网的调峰、调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分布式电化学储能系统作为一种灵活、高效的储能方式,能够有效缓解电力供需不平衡问题,提升电网运行的稳定性与经济性。因此,制定统一的设计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本规范适用于电压等级为10kV及以下的配电网中,采用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分布式储能系统的接入设计。其内容涵盖了系统接入的基本原则、技术参数、设备配置、保护与控制、并网接口等多个方面,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
在系统接入原则方面,规范强调了安全性、可靠性与经济性的平衡。要求储能系统在接入配电网时,必须满足电网运行的安全边界条件,避免对电网造成不必要的扰动。同时,应充分考虑储能系统的运行特性,合理选择储能容量和功率配置,以实现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技术参数部分明确了储能系统的额定功率、能量容量、响应时间等关键指标,并规定了储能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要求。例如,在电网发生故障时,储能系统应具备快速响应能力,以保障电网的连续供电。
设备配置方面,规范对储能电池、储能变流器(PCS)、储能控制器等核心设备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设备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和适应性,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电网环境下稳定运行。此外,还强调了设备的选型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规范。
保护与控制是确保储能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规范要求储能系统应具备完善的保护机制,包括过流保护、过压保护、欠压保护等,以防止设备损坏或引发事故。同时,储能系统的控制策略应与配电网的调度系统相协调,确保储能系统的运行不会影响电网的正常运行。
并网接口的设计是连接储能系统与配电网的关键环节。规范对并网接口的电气参数、通信协议、数据采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确保储能系统能够与配电网高效、稳定地交互。
通过实施《DLT 5816-2020 分布式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设计规范》,可以有效推动分布式电化学储能系统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促进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