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5784-2019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系统施工技术规范》是中国电力行业标准之一,旨在规范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的施工技术要求,确保大坝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该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混凝土坝工程,涵盖了从设计、施工到验收的全过程。
本规范由国家能源局发布,自2019年10月1日起实施。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提高混凝土坝安全监测系统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为大坝的安全运行提供数据支持。规范内容包括监测系统的设计原则、设备选型、安装施工、调试检测以及后期维护等环节。
在设计阶段,规范强调应根据大坝的结构特点、地质条件、运行环境等因素,合理选择监测项目和布置方式。同时,要结合大坝的运行需求,制定科学的监测方案,确保监测数据能够全面反映大坝的状态变化。
在设备选型方面,规范要求选用性能稳定、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监测仪器。这些设备应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性,能够在高温、低温、潮湿、振动等复杂环境下正常工作。此外,设备的安装位置也需符合相关技术要求,以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代表性。
施工过程中,规范对监测系统的安装提出了详细的技术要求。例如,传感器的埋设深度、方向、固定方式等均需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执行。同时,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确保安装质量符合规范要求。对于一些关键部位,如大坝接缝、基础区域等,更应加强监测点的布置和施工质量控制。
在调试检测阶段,规范要求对整个监测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和数据校准,确保各设备运行正常,数据采集准确无误。同时,应对系统进行长期运行测试,验证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整或更换设备,确保监测系统的有效性。
规范还特别强调了监测系统的后期维护和管理。要求建立完善的维护制度,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处理故障,防止因设备损坏导致数据丢失或误报。同时,应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制度,确保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此外,《DLT 5784-2019》还对监测系统的通信与数据传输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采用可靠的数据传输方式,确保数据能够实时、准确地传送到监控中心。同时,应具备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防止因意外情况导致数据丢失。
总体而言,《DLT 5784-2019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系统施工技术规范》是指导混凝土坝安全监测系统建设的重要依据,对于提升大坝安全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该规范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为大坝的安全运行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