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5761-2018 水工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施工技术规范》是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一项行业标准,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水工混凝土结构的界面处理施工。该标准对水工混凝土界面处理剂的选用、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及验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规定,旨在提高水工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本规范主要针对水工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新旧混凝土结合面、模板接缝、裂缝修补等部位需要进行界面处理的情况。这些区域容易成为结构薄弱点,若处理不当,将影响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与使用寿命。因此,规范强调了界面处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要求。
在界面处理剂的选用方面,规范要求根据具体的工程环境、混凝土类型以及使用条件选择合适的处理剂。常见的界面处理剂包括水泥基、环氧树脂基和聚合物乳液基等类型,不同类型的处理剂具有不同的性能特点,应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选择。同时,处理剂的物理化学性能必须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确保其具备良好的粘结力、渗透性和耐久性。
施工工艺是本规范的重点内容之一。规范详细规定了界面处理剂的涂刷方法、涂刷厚度、干燥时间以及后续混凝土浇筑的时间间隔等关键参数。施工前应对基层进行清理,确保表面干净、无油污、无松散物质。处理剂的涂刷应均匀,不得漏涂或堆积。同时,应根据环境温度和湿度调整施工工艺,避免因环境因素影响处理效果。
质量控制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规范要求施工单位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处理剂的进场检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以及完工后的验收进行全面管理。检测项目包括处理剂的粘结强度、渗透深度、抗压强度等,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此外,还应做好施工记录,为后期质量追溯提供依据。
在验收方面,规范明确了验收的标准和程序。验收应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参与,按照规定的检测方法和指标进行检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部位,应及时返工处理,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本规范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升水工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也为相关工程提供了统一的技术依据。通过规范化的施工流程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有效减少因界面处理不当导致的结构损坏问题,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
总之,《DLT 5761-2018 水工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施工技术规范》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标准,为水工混凝土结构的界面处理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指导。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不断发展,该规范的应用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