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5734-2016 电力通信超长站距光传输工程设计技术规程》是由中国电力行业发布的国家标准,旨在规范电力通信系统中超长站距光传输工程的设计与实施。该规程适用于高压输电线路、变电站及电力系统中的光通信网络建设,为相关工程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技术指导。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对通信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传输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超长站距光传输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通信手段,能够有效解决远距离通信信号衰减、传输延迟等问题,成为现代电力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DLT 5734-2016的发布,正是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确保超长站距光传输工程在设计、施工和运行过程中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本规程涵盖了超长站距光传输工程的各个方面,包括系统设计原则、设备选型、光缆敷设方式、信号传输质量要求、网络拓扑结构、冗余配置、安全防护措施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详细规定,有助于提高电力通信系统的整体性能,降低故障率,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在系统设计方面,DLT 5734-2016强调了根据实际地理环境、通信需求和电力系统特点进行合理规划。例如,对于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光缆铺设方式,规程给出了具体的技术参数和施工建议,以确保光缆的机械强度和抗干扰能力。同时,针对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规程也明确了相应的通信方案和设备配置要求。
在设备选型方面,规程要求选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高性能光传输设备,并对其性能指标、工作温度范围、电磁兼容性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此外,还强调了设备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以便于未来系统升级和维护。
在光缆敷设方面,DLT 5734-2016提出了一系列技术要求,包括光缆的类型选择、敷设路径规划、固定方式、接续工艺等。规程特别指出,在超长站距工程中,应采用低损耗、高可靠性的光缆材料,并采取有效的防潮、防雷、防腐蚀等保护措施,以延长光缆的使用寿命。
在信号传输质量方面,规程规定了光信号的传输距离、误码率、信噪比等关键指标,并对信号中继站的设置位置和数量进行了合理安排。通过优化中继站布局,可以有效减少信号衰减,提高通信的稳定性和清晰度。
此外,DLT 5734-2016还对电力通信网络的安全防护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网络安全策略、数据加密、访问控制、故障自愈机制等内容。这些措施有助于防范外部攻击和内部故障,确保通信系统的安全运行。
总之,《DLT 5734-2016 电力通信超长站距光传输工程设计技术规程》是一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技术文件,为电力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通过严格执行该规程,可以有效提升电力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为电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