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567.1~9-1995火电厂燃料试验方法》是中国电力行业标准之一,主要用于规范火电厂燃料的试验方法,确保燃料质量符合发电运行的要求。该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发布,适用于各类燃煤发电厂的燃料分析和测试工作。通过科学、系统的试验方法,可以准确评估燃料的热值、灰分、水分、挥发分等关键指标,为火电厂的燃烧效率、环保排放以及设备运行安全提供数据支持。
DLT 567系列标准共分为多个部分,其中第1至第9部分分别涵盖了不同的燃料试验项目。例如,DLT 567.1主要规定了煤样的制备方法,包括采样、缩分、筛分及保存等环节,确保样品的代表性与一致性。DLT 567.2则涉及煤中全水分的测定,采用烘干法进行测量,以确定燃料中的水分含量,这对燃烧过程中的热量释放和设备磨损具有重要影响。
DLT 567.3规定了煤中灰分的测定方法,通常采用缓慢灰化法,将煤样在高温下充分燃烧,去除有机质后测定残留物的质量。灰分含量是衡量煤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高灰分会导致锅炉结焦、受热面磨损等问题,因此必须严格控制。DLT 567.4则针对煤中挥发分的测定,通过加热煤样并测定其释放出的气体量,判断煤的燃烧特性,对锅炉设计和燃烧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DLT 567.5主要涉及煤中固定碳的计算方法,通过对煤样进行干燥、灰化和挥发分测定后,利用公式计算固定碳含量,从而更全面地了解煤的燃烧性能。DLT 567.6规定了煤中硫分的测定方法,通常采用艾士卡法或库仑滴定法,以检测煤中的硫含量,这对于控制二氧化硫排放和防止设备腐蚀至关重要。
DLT 567.7主要涉及煤的发热量测定,包括弹筒发热量和高位发热量的计算方法,通过量热仪测定燃料的热值,为电厂的能量平衡和经济运行提供依据。DLT 567.8则针对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采用哈德格罗夫法,评估煤粉的研磨性能,对磨煤机选型和运行参数设定有重要参考价值。
DLT 567.9规定了煤的粒度分布测定方法,通过筛分试验确定煤样中不同粒径颗粒的比例,以优化燃烧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高燃烧效率。这些试验方法的标准化,不仅提高了火电厂燃料分析的准确性,也促进了火电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规范化。
总之,《DLT 567.1~9-1995火电厂燃料试验方法》作为我国火电行业的重要技术标准,为燃料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通过严格执行这些试验方法,可以有效提升火电厂的运行效率、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推动火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