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561-2013 火力发电厂水汽化学监督导则》是中国电力行业标准之一,由国家能源局发布,旨在规范火力发电厂的水汽化学监督工作。该导则适用于以燃煤、燃气等为主要燃料的火力发电厂,涵盖了水汽系统的化学监督内容、方法、指标及管理要求,是保障发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技术依据。
本导则的制定基于我国火力发电厂的实际运行情况和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结合了国内外先进的水汽化学监督技术和管理理念。通过科学合理的水汽化学监督,可以有效预防锅炉、汽轮机等关键设备的结垢、腐蚀和积盐等问题,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机组运行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导则共分为多个章节,包括总则、水汽监督的基本要求、水质监测项目与控制标准、水汽系统运行中的化学监督、水汽系统的清洗与停用保护、事故处理与分析、监督记录与报告等。每一部分都详细规定了相关技术指标和操作流程,确保各环节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在水汽监督的基本要求中,导则强调了水汽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要求各单位根据自身设备特点和运行条件,建立完善的水汽化学监督体系。同时,导则还明确了水汽监督人员的职责和能力要求,强调了培训和考核的重要性。
水质监测项目与控制标准是导则的核心内容之一。导则根据不同的水汽系统和设备类型,制定了详细的水质监测项目,如pH值、溶解氧、电导率、硬度、铁、铜、钠、硅等指标,并规定了不同工况下的控制限值。这些指标的设定不仅考虑了设备的安全运行,也兼顾了环保和节能的要求。
在水汽系统运行中的化学监督方面,导则提出了定期取样、在线监测、加药处理、排污管理等具体措施。通过对水汽系统的实时监控和动态调整,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避免因水质不良导致的设备故障。
对于水汽系统的清洗与停用保护,导则也给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指南。清洗主要是为了清除系统内的沉积物和腐蚀产物,恢复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而停用保护则是为了防止设备在停运期间发生腐蚀和结垢,确保再次启动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事故处理与分析方面,导则强调了对突发性水质异常事件的快速响应和科学分析。要求各单位建立应急预案,开展事故调查和原因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水汽化学监督体系。
此外,导则还对监督记录与报告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各单位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详细记录各项监督数据和操作过程,为后续分析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总体来看,《DLT 561-2013 火力发电厂水汽化学监督导则》是一部全面、系统、实用的技术标准,对于提升我国火力发电厂的水汽化学监督水平,保障电力生产的安全、稳定和高效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进步,该导则也将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