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5539-2018 采动影响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是中国电力行业的一项重要标准,旨在为在煤矿等采动影响区域建设架空输电线路提供科学、合理的设计依据。该规范适用于因采矿活动导致地表沉降、塌陷等地质变化的地区,对输电线路的设计、施工及运行维护提出了具体要求。
随着我国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采动影响区的范围不断扩大,地表沉降、裂缝、塌陷等现象频繁发生,给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严峻挑战。为了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必要制定专门的设计规范,以应对采动影响带来的各种复杂情况。
《DLT 5539-2018》主要涵盖了采动影响区的划分、地质勘察、线路路径选择、杆塔基础设计、导线和地线选型、防雷与接地、施工与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采动影响区的分类和评估,明确了不同区域对输电线路的影响程度,从而指导设计人员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在地质勘察方面,《DLT 5539-2018》强调了对采动影响区进行详细调查的重要性,包括地层结构、采空区分布、地表变形特征等。这些信息是输电线路设计的基础,有助于准确预测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并采取预防性措施。
线路路径选择是设计中的关键环节。规范要求根据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交通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尽量避开采动影响严重的区域。同时,应优先选择地质稳定、便于施工和维护的路径,以降低线路受损的风险。
杆塔基础设计是确保输电线路安全的重要内容。在采动影响区,由于地基可能发生沉降或不均匀变形,传统的基础形式可能无法满足要求。因此,《DLT 5539-2018》提出了一些特殊的基础设计方法,如采用桩基、扩大基础或加固措施,以提高杆塔的稳定性。
导线和地线的选型也需结合采动影响区的特点进行调整。例如,在可能出现较大位移的区域,应选用具有一定柔韧性和抗拉强度的导线材料,以减少因地表变形导致的断线风险。此外,地线的设计也需要考虑防雷和电磁干扰等问题。
防雷与接地是保证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在采动影响区,由于地面可能发生变化,原有的接地系统可能会失效。因此,规范要求重新评估接地装置的性能,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以确保雷击时能够有效泄放电流。
施工与运行维护也是《DLT 5539-2018》关注的重点。规范强调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因施工活动加剧采动影响。同时,在运行阶段,应定期监测地表变形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隐患,确保输电线路的长期安全运行。
总之,《DLT 5539-2018 采动影响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的发布,为在采动影响区建设输电线路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有助于提升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也为相关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