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5373-2017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规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之一,由国家能源局发布,自2017年12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适用于水电水利工程的施工全过程,包括土石方工程、混凝土工程、金属结构安装、机电设备安装等各类作业活动,旨在规范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行为,保障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和工程安全。
本规程的制定依据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结合水电水利工程的特点和实际施工经验,明确了施工作业人员在不同工种和作业环境下的安全操作要求。规程内容涵盖了施工前的准备、施工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危险源识别与控制、应急处理措施等方面,为施工单位提供了系统化的安全管理指导。
在施工准备阶段,规程强调了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安全教育培训等环节的重要性。要求施工单位对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知识培训,确保其掌握岗位安全操作技能,并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施工前应进行现场安全检查,确认作业环境符合安全要求,防止因环境因素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施工过程中,规程对各类施工作业提出了具体的安全操作要求。例如,在土石方工程中,要求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进行开挖,防止塌方事故;在混凝土工程中,应确保模板支撑牢固,防止模板坍塌;在金属结构安装过程中,应注意吊装设备的安全使用,防止高空坠物等事故。此外,规程还特别强调了高处作业、临时用电、机械设备操作等重点环节的安全管理。
针对危险源的识别与控制,规程要求施工单位建立完善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机制,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各类危险源进行分类管理。对于高风险作业,如爆破作业、深基坑施工等,应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并安排专人负责监督执行。同时,应定期对作业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在应急处理方面,规程要求施工单位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提高作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并按照规定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DLT 5373-2017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规程》的实施,对于提升水电水利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严格执行该规程,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施工过程中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推动水电工程建设的健康发展。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