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5353-2006 水电水利工程边坡设计规范》是中国电力行业标准之一,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自2006年12月1日起实施。该规范适用于水电水利工程中的边坡设计,包括土质边坡、岩质边坡以及混合型边坡的设计与分析。其主要目的是为水电工程中涉及的边坡稳定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本规范在制定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和研究成果,结合中国水电工程的实际特点,对边坡设计的基本原则、计算方法、稳定分析、支护措施、施工要求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规定。规范内容涵盖了从勘察、设计到施工和监测的全过程,强调了边坡设计应以安全为核心,同时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边坡设计的基本原则方面,《DLT 5353-2006》强调了地质条件的重要性,要求设计人员在进行边坡设计前必须充分了解场地的地质构造、岩土性质、水文地质条件等基础资料。同时,规范还提出了边坡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不同类型的边坡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和措施。
在边坡稳定性分析方面,规范详细规定了多种计算方法,包括极限平衡法、数值模拟法、概率分析法等。这些方法可用于评估边坡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并为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此外,规范还特别强调了地震、降雨、地下水等因素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要求在设计时考虑这些不利因素。
在支护措施方面,《DLT 5353-2006》提出了多种常见的边坡支护形式,如锚杆支护、挡土墙、抗滑桩、排水系统等。规范要求根据边坡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并对支护结构的设计参数、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规范还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提高边坡支护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在施工与监测方面,规范强调了边坡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问题,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施工,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和安全管理。此外,规范还规定了边坡施工后的监测要求,包括位移监测、应力监测、渗流监测等内容,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
《DLT 5353-2006 水电水利工程边坡设计规范》作为中国水电工程领域的重要技术标准,为边坡设计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它不仅有助于提高水电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该规范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新的工程需求和技术进步。
封面预览